HPV导致子宫颈癌得到证实后,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科研人员致力于HPV疫苗的研发。2006年,四价HPV疫苗作为全球首个HPV疫苗先后在美国和加拿大获批上市。2007年双价HPV疫苗在澳大利亚获得上市许可。2014年九价HPV疫苗在美国上市 。

目前双价HPV疫苗和四价HPV疫苗已在全球超过130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上市。2016、2017、2018年双价HPV疫苗、四价HPV疫苗、九价HPV疫苗先后获得中国上市许可。

 

国内现有HPV疫苗及其使用

目前,HPV疫苗在我国属于非免疫规划疫苗(第二类疫苗),接种单位应遵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按照疫苗说明书规定和“知情同意、自愿自费”的原则,科学告知家长或受种者后,为受种者及时提供疫苗接种。

一、双价HPV疫苗

(一)接种对象

本品适用于9~45岁的女性。

(二)接种程序

推荐于0、1和6月分别接种1剂次,共接种3剂。根据国外研究数据,第2剂可在第1剂后1~2.5个月之间接种,第3剂可在第1剂后5~12个月之间接种。尚未确定本品是否需要加强免疫。

(三)接种途径及剂量

肌肉注射,首选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共接种3剂,每剂0.5 ml。

(四)接种禁忌

对双价疫苗中任一活性成分或辅料严重过敏者。

二、四价HPV疫苗

(一)接种对象

本品适用于20~45岁女性。

(二)接种程序

本品推荐于0、2和6月分别接种1剂次,共接种3剂。首剂与第2剂的接种间隔至少1个月,第2剂与第3剂的接种间隔至少为3个月,所有3剂应在一年内完成。尚未确定本品是否需要加强免疫。

(三)接种途径及剂量

肌肉注射,首选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共接3剂,每剂0.5 ml。

(四)接种禁忌

对疫苗的活性成分或任何辅料成分有超敏反应者禁用。注射本品后有超敏反应症状者,不应再次接种本品。

三、九价HPV疫苗

(一)接种对象

本品适用于16~26岁女性的预防接种。

(二)接种程序

本品按照0、2、6月的免疫程序接种3剂。根据临床研究数据,第2剂与首剂的接种间隔至少为1 个月,而第3剂与第2剂的接种间隔至少为3个月,所有3剂应在一年内完成。尚未确定本品是否需要加强免疫。

(三)接种途径及剂量

肌肉注射,首选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共接种3剂,每剂0.5ml。

(四)接种禁忌

对本品或四价HPV疫苗的活性成分或任何辅料成分有超敏反应者禁用。注射本品或四价HPV疫苗后有超敏反应症状者,不应再次接种本品。


亟待研究的问题

一、消除子宫颈癌行动计划研究

WHO 正在制定全球消除子宫颈癌行动规划,预计2020年出台。我国应尽快开展消除子宫颈癌行动计划制定的研究,包括消除子宫颈癌行动规划中所需解决的病毒学、流行病学、临床学、疫苗学等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

二、免疫策略研究

WHO和多数国家已经确定了HPV疫苗应用的主要目标人群是9~14岁,此部分人群应用的免疫程序是两剂次、间隔5~11个月。而目前我国受说明书限制,三种HPV疫苗全程接种均为接种三剂次,且四价、九价疫苗没有覆盖9~14岁人群。因此,我们亟待开展免疫程序与国际接轨的研究并确定接种HPV疫苗的首选人群。

三、子宫颈 HPV 感染引起的自然免疫的作用

研究体液免疫对抑制子宫颈 HPV 感染有重要作用,但自然感染产生的抗体并不能有效清除皮损处的病毒,亦不能控制子宫颈瘤样病变。影响体液免疫效果的因素,以及自然免疫产生抗体预防再次感染的作用仍不明确,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四、HPV 致病机制研究

包括感染与生殖道局部微环境的相关作用、HPV 与宿主的相互作用、HPV 感染的免疫逃逸机制等,是HPV感染病因学、免疫学尚未解决的问题,可能成为治疗HPV感染和所致疾病的突破点。

五、HPV感染及相关疾病的流行病学及疾病负担研究

中国人群的 HPV 感染疾病自然史数据大多是基于体检、医院就诊,缺少基于社区人群的有代表性全国性数据。有代表性的全国数据是国家层面进行疾病负担估计、疫苗接种和子宫颈癌筛查、效果评估等策略制定和实施的基础。除子宫颈癌外,HPV感染还可引起肛门癌、阴茎癌、外阴癌、阴道癌、口咽癌、口腔癌和喉癌等,目前国内罕见此类研究,尤其是流行病学研究。因此,中国 HPV 感染、疾病负担等研究需进一步系统、有代表性地开展。

六、其他高危人群免疫效果和保护效果研究

生殖道合并其他微生物感染、性生活过早、多个性伴侣、口服避孕药、多孕多产、不良习惯和卫生状况等是HPV相关疾病,包括子宫颈癌的高危因素。对这些人群是否为推荐接种的优先对象和接种疫苗后效果应开展研究。

七、接种疫苗人群子宫颈癌筛查方法和频次的研究

HPV感染相关疾病中仅有子宫颈癌开展了筛查的二级预防措施,由于缺乏相关研究数据支持,HPV疫苗注射后人群的筛查策略仍与普通人群相同。随着HPV疫苗的广泛推广应用,对于此部分人群的筛查策略将会日益受到关注,我国HPV疫苗接种人群筛查间隔、筛查方法推荐等也需要进行相关研究获得循证依据。

八、抗体保护水平的研究

接种疫苗后引起的血清抗体水平明显高于自然感染,其原因尚不明确。如果确定血清抗体与保护的关系,为疫苗评价和后续是否需要加强免疫奠定基础。

九、疫苗不同间隔接种效果影响的研究

按照0、1或2、6月程序接种,大多在半年内完成全程接种如果由于怀孕、哺乳等中断接种,后续接种剂次与首剂的时间间隔可能长于1 年,虽然抗体水平不受影响,可能会更高,但是延迟后续接种保护结果如何,有待进一步研究,以确定及时接种全程的必要性。

十、免疫持久性研究

是否需要加强免疫,有待于免疫持久性结果,尤其是9~15岁年轻女性接种HPV疫苗的时间距人群子宫颈病变高发年龄时间间隔更长,要持续进行免疫持久性观察,以确定是否需要加强,何时需要加强。

十一、HPV疫苗安全性监测和评估的研究

目前没有发现GBS、CRPS、POTS、CFS等疾病与接种HPV疫苗存在因果关联。但是,应当通过系统设计做好相关 HPV 疫苗 AEFI 的监测和评估。

十二、HPV疫苗应用经济学研究

包括不同免疫程序、不同人群(女性、男性,不同年龄段)、不同免疫策略(自费、免费)、包括和不包括子宫颈癌筛查、不同覆盖率、不同价格等情况下的HPV疫苗卫生经济学系统评估,为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提供相关经济学方面的证据。